6月10日,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研究生十支部在七教7516会议室召开组织生活会,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支部书记易茜主持会议,研究生十支部全体党员同志参加学习。
会议首先由易茜同志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易茜同志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创新更是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说:“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作为一名身处高校的科技工作者,我们为此感到骄傲与自豪,也更需直面的是挑战与机遇。我们还有很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没有弄通,我们还有很多论文躺在实验室里,科技创新广度仍需加大,科技创新深度亟需加深!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也突出强调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所以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充分发扬科学家精神,践行工匠精神,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加强基础创新研究,深入实施成果转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忘初心,薪火传承!用实际行动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学生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深有感悟,踊跃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张成龙同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了科研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要增强创新动力等要求,这不仅是对科研工作者的期望,对我们在校的研究生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科研”“学术”这些口头词汇上,而是要向袁隆平、吴孟超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学习,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把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莫靖乾同志:“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面对蓬勃发展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创新成为了赢得未来的关键。“蛟龙”入海、“悟空”寻暗、“天和”在轨、“祝融”巡火,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凝聚着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呕心沥血,也彰显着大国崛起的磅礴动力。作为高等院校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青年力量,当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勇于向“卡脖子”技术攻关,争做高水平创新人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彭波同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场大会上为“科技自立自强”加上“高水平”的定语,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我深知,吾辈青年当撑起祖国未来的科技蓝天,将祖国的科技创新蓝图一一实现。正在大学校园求学的我们,应当脚踏实地,执笔为剑,贯彻天大品格,夯实自身数理科学基础,执艰苦奋斗、大胆创新之念,争取早日成为未来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
蒋综明同志:在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恰逢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一代代呕心沥血、献身科研的共和国脊梁再度为世人缅怀。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研究生,我会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勤奋科研攻关,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杨虎翼同志: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科技人才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这不仅是我党对科技事业的全局规划,更是把握国际新态势的有力指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们肩负了祖国的未来和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担。因此,更应当牢记使命,致力在科技科研领域“开疆拓土”,展现新一代科技创新的强大潜力,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国家、惠及世界,共同书写科技强国的华丽篇章!




在同学们热烈交流、讨论,发表自己观点后,易茜同志总结到: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我们要更加坚定自信,肩负重任,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而奋斗。二、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当前国际科技竞争空前激烈,我们要保持忧患意识,做好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三、要深刻认识高水平研究大学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努力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
